王荣生教授的《阅读教学设计的要诀》第二章“阅读教学的任务及其路径”深入探讨了阅读教学的核心任务和实施路径。本章内容强调了阅读教学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与文本建立联系,促进学生对文本的深入理解和感受。
在“对阅读教学的认识”部分,王教授指出阅读教学的对象是特定的课文,这些课文不仅是学习材料,更是学习对象。阅读教学的核心任务是帮助学生理解并感受课文所传达的作者的认知和情感。由于课文中包含的生活经验和语文经验通常会高于学生现有的水平,因此阅读教学需要教师建立学生与“这一篇”课文之间的链接。
在“阅读教学的基本路径”部分,王教授提出了三条主要路径:唤起和补充学生的生活经验,帮助学生获得与课文相符合的理解和感受;指导学生形成新的阅读方法,学习和掌握与特定文本相呼应的阅读行为;组织学生交流和分享语文经验,通过同伴间的互动促进学生对课文的深入理解。
此外,王教授还讨论了阅读教学的其他路径,包括文学鉴赏教学的路径、选文功能及相应的路径,以及“读写结合”的路径。这些路径为教师提供了多样化的教学策略,以适应不同文本和学生的需要。
在我阅读完这一章前两节后,我的感受和启发有:
一、教师要研读学生
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更好地学,教师要有效地建立链接,首先就要了解阅读的主体,研判真实的学情。否则一切设计都是无效的。以六上《故宫博物院》一课为例,本课的需要学生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阅读课文材料,本课的两个阅读目的分别为:一、为家人设计一份故宫一日游的路线图;二、选择故宫里的一处景点为家人介绍。课文提供了四则材料,分别是故宫的结构布局及功能;太和殿重建往事;故宫参观门票及故宫平面布局图。两则为文字介绍,后两则是为连续性文本。在上这节课之前,我让学生阅读了全文,然后在北京毕业旅行参观故宫之后回校再读,差异就十分显著。去参加了毕业旅行亲自参观故宫的学生,再读这篇课文就十分轻松,两个学习任务也能顺利完成;而个别没有参加毕业旅行,没有去过故宫的孩子在读文时,对任务一的完成就有一定难度,因为设计一个参观故宫的路线图,只凭读课文材料,不结合自己的实际经验(亲身游览)就需要学生不断地从材料中提取关键信息,凭借自己的想象来完成,耗时会很久。而刚从北京回来的孩子在完成时只需要凭借当时的游览路线,凭借记忆和实际经验,再调取文字材料中的关键信息来完成,就容易得多,耗时也更短。学生的生活经验,学生对某类文学作品的阅读能力不同,教学的起点就不同。
二、教师要研读教材
找准学生与学习材料之间链接的点,就是要确定教学内容,明确学习任务,这需要教师下功夫研读教材,准确把握“这一课”的目标与内容。越到高年级,教师越能感受到阅读教学不仅仅是教会学生识字和理解字面意思,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的内涵,包括作者的意图、文本的结构和文本所反映的深层文化。教师对文本的解读决定了一堂语文课的底线,如果老师自己都无法准确解读,就谈不上让学生获得新知。例如,六上的《七律·长征》,让学生感受诗句中的情感这一学习任务,对于小学六年级的学生来说,怎样让他们与自己的经验相结合?怎样调动他们的阅读策略来帮助理解?这需要我们教师来下功夫。教师在研读后,首先,要帮助学生理解诗歌中描述的长征途中的艰难险阻,包括“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和“大渡桥横铁索寒”等关键诗句,让学生感受到红军在长征过程中所经历的困难和挑战。其次,要引导学生体会诗歌中所表达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通过“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等诗句,让学生理解红军面对困难时的坚定信念和乐观态度。学习诗歌写作手法:教学中还应让学生了解作者如何通过“点面结合”的写作手法来描绘场面,例如,诗中既有对长征整体历程的概括,也有对特定场景如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的细致描写。在传达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时,还可以调动学生读过的长征中的真实故事,播放相关的纪录片片段等,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红军战士的英勇和乐观。有了这些理解,再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如齐读、分组读、个别读等,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感受诗歌的气势磅礴。最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思考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如何学习红军的乐观和坚韧不拔的精神,从而在学生心中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教学中坚持以课文的理解和感受为界,让学生获得与课文相符合的理解和感受来获得“思想教育”,同时让学生加深对这首诗的理解,从对诗歌浅显的欣赏上升为真正的欣赏。
三、教师要巧妙设计
王教授提到,阅读教学主要有三条基本路径,即唤起和补充学生的生活经验,帮助学生获得与课文相符合的理解和感受;指导学生形成新的阅读方法,学习和掌握与特定文本相呼应的阅读行为;组织学生交流和分享语文经验,通过同伴间的互动促进学生对课文的深入理解。虽然在教学中,路径之间有贯通、有交叉,但在教师进行教学设计时,要清晰地把握一篇课文教学的主要路径,根据学情依赖其中一条作为主要路径,择机采用其他路径。结合王教授给出的两则教学设计实例——董老师的读《伊索寓言》和郭老师的诗歌教学来看,选择哪一条路径为主要的教学路径,是根据文本的类型及其承载的任务决定的。我们在设计教学路径时要抓住中心和重点,根据课文的特点选择合适的路径,达成教学目标。
总之,第二章节中清晰的指导和实用的策略,强调了阅读教学的多维目标和多样化路径,旨在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文素养。这些理念和方法对于小学语文教师来说,无疑是宝贵的指导和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