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深度学习是在教师引领下,学生围绕着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主题,全身心积极参与、体验成功、获得发展的有意义的数学学习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开展以从具体到抽象、运算与推理、几何直观、数据分析和问题解决等为重点的思维活动,获得数学核心知识,把握数学的本质和思想方法,提高思维能力,发展核心素养,形成积极的感情、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逐渐成为既具独立性、批判性、创造性又有合作精神的学习者。
深度学习的教学设计重点在于精心设计问题情境和学习任务,引发学生认知冲突,组织深度探究的学习活动,关注对学生的持续性评价。
以《面积》单元为例,小学数学深度学习的教学设计这样进行:
确定单元学习主题
主题的确定要基于数学核心内容,指向数学的思想方法与核心素养,可持续探究。
把“面积”作为一个完整的单元来分析,包括面积的认识、面积单位、长方形的面积和面积单位换算,核心素养可以聚焦到空间观念和数感。图形的度量就是单位个数的累加,单位指向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因此,以“单位”为主线进行几何量的学习,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图形测量的本质是给每一个测量对象以合适的数。有了单位就有了度量的标准,就能帮助学生辨析困惑,从而正确理解度量单位,最终完成对图形的定量刻画。
确定单元学习目标
单元学习目标是基于单元内容整体分析确定的,包括单元内容分析和学情分析。
“面积”单元在整体分析教材的基础上,重构了以“单元”为主线的本单元内容结构。通过学情调研了解到学生不知道如何描述一个图形的面积,认为周长越长面积越大,学习长度的经验给学生带来了负迁移。因此只有让学生找到度量面积的单位,才能真正理解面积的本质。
在单元学习主题的统整下,再进一步将单元整体目标分解成每个课时的学习目标,在确定单元整体目标的基础上,对单元学习整体活动进行更为详细的规划和布局,包括学习目标、进度、资源和持续性评价。
设计深度学习教学活动
小学数学深度学习教学活动的设计,以核心内容的整体分析和学生学习特征的分析为基础,以单元整体目标为指向,着力体现深度学习的理念,引发学生的有效参与,促进学生的深度思考,实现具体课时目标和单元整体目标。
设计引发学生深度学习的问题情境
“面积的认识与比较”一课,围绕“面积”这个数学概念的产生和理解设计了本课的核心活动:比较两个不同图形(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的面积大小。在这个核心活动中,具有驱动性的“大问题”是“两个图形的面积哪个更大”,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学生首先要明确“面积”指的是什么,随着学生对“面积”概念认识的逐渐深入,教师又提出了“用什么工具来测量面积进而进行比较”这个大问题。
组织能引发学生深度探究的活动
“面积的认识与比较”一课,教师设计了“比较两个长方形哪一个面积更大”的学习任务,在学习任务提出后,教师给学生提供了一系列规范的学习任务指导。
设计持续性评价
持续性评价要依据深度学习设计的学习目标,确定评价的标准,要关注过程贯穿整个学习活动,采用多角度和多样化的方式进行,重反思改进,师生共同制定评价执行计划。根据不同的学习节点设计不同层次和水平的评价,也可以设计检测性的题目,还可以根据课堂学习的进度进行相应的评价设计,设计一定的形成性评价环节,要关注引导学生学会自我评价。
开展小学数学学科的深度学习的意义在于:通过学习方式的改变,以学生核心素养为重点,促进学生的整体发展;围绕具有挑战性的主题设计与实施有意义的学习活动,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