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豌豆”的三部曲


作者:刘海曼 发布时间:22/03/07

“你是个很有个性的小朋友,对待老师和同学都‘爱恨分明’,既不会甘于欺负和批评,也会真诚地表白和道歉,常常让老师哭笑不得……”你一定想不到,这是我对刚读完一年级上学期的孩子的评语。重新接手一年级的我,又遇到了百里挑一的熊孩子,还是个女孩子。小橙子有点奶凶,开学第一天就给了比她高大的男生一拳重击,让别人哭得稀里哗啦的,之后的每一天,她都能通过“不打不相识”的方式去结识新的同学,以至于一个月之后围绕她的专项班会上,同学们对她的评价都不约而同的是“她喜欢打人”。同时,小橙子也很古灵精怪,她有很多奇思妙想,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她有着一发言就能让全班安静下来去听的神奇魔力。我对这个孩子的感情更是复杂的,我几乎每天都被她和同学之间的矛盾折磨着,又每天被她放学时紧紧的拥抱治愈着……

其实,小橙子的这种个性并不是天生的,和小橙子的妈妈聊过之后才知道,这小小的身板已经和“甲亢”斗争了很长一段时间,而服用药物的副作用就是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就算别人不小心碰到她,她也有可能大发雷霆。这么小的孩子,就要通过抽血的方式调整药量,让我不由得心疼起来。因为孩子在幼儿园被欺负过,家长又总是告诫孩子要懂得反击,以至于现在养成了一言不合就动手的习惯。妈妈甚至不敢带孩子在小区的游乐场玩耍,怕和别的家长发生矛盾。原来,这一切都有根可循。

首先,我和小橙子的妈妈进行了深入的沟通,制定了第一套计划——先教会孩子道歉。在学校,只要她动手打了其他同学,我就会和她平静的沟通,了解她打人的原因,而不是一味地斥责。所幸,她不是无缘无故的触碰其他同学,“他踩了我的脚……他踢到了我的书包……他撞掉了我的桌垫……”教室空间小,这种触碰在所难免,我也以牙还牙,观察她有没有碰到别人的东西,只要有一次,就抓住她不放,让她谈体会。慢慢地,她好像明白了这些事情确实不值一提,于是,她便很乐意地跟别人道歉。可是,也有同学并不买账,我又让她的妈妈准备了一些糖果,用来进一步安慰不服气的同学。为此,我还专门开了一次班会,引导孩子们发现小橙子的优点,让大家都来监督并帮助她。孩子在学校道歉,妈妈在家也没闲着,就负责给家长道歉,我们两打着配合,终于渐渐平息了开学时的风波。

第二套计划是在班会之后开展的。我给小橙子准备了一副她喜欢的拼图,我把拼图拆成一块一块的,答应每天给她五块。同学们监督她的方式也很简单,就是来跟我告状,如果有一个同学反映小橙子打人,拼图就减掉一块,如果有两个,就减掉两块。从最开始每天只能拿一块拼图,到学期末每天都能拿五块,这些小纸块悄悄地记录着她的变化和成长。她的妈妈也听从我的建议,每天带她在小区里和同龄人玩耍,虽然会发生一些肢体上的摩擦,但是只要跨出这一步,一切都能改变,她的妈妈也抓住小区里的同年级的孩子,每天带他们一起上学放学,让他们多在一起接触,这些行为都让小橙子慢慢受到了影响。

第三套计划就是教导同班的学生。很多同学在受到小橙子的这种行为时,他们除了选择边哭边报告老师,什么也不会做。告知对方自己不喜欢被触碰甚至怎么相处才是舒服的、安全的,孩子们一窍不通。所以,一旦发生了事件,我都会教学生怎么去跟小橙子表达,“我不喜欢你扯我的辫子,让我很不舒服”,或者“我喜欢你轻轻地拉着我一起玩,我们一起画画”,甚至“你弄疼我了,请你道歉”这样的话。有了具体而明确的要求,孩子们也逐渐适应着彼此了。

平安夜放学的那个傍晚,我仍在严厉地教小橙子对待别人的方式,小橙子耐心地听着,最后若有所思的点点头。临走了又突然跑回来抱住我,真诚地说:“谢谢你,刘老师,祝你圣诞节快乐!”我的心一下子又像棉花一样柔软起来。

孩子的不良行为背后有其错误观念和行为目的,但孩子意识不到,那是隐藏的“密码”。大人们要识别出这些不良行为背后的原因,才能有效地帮助孩子改变不良行为…最惹人讨厌的孩子,往往是最需要爱的孩子…这段来自《正面管教》的箴言时刻敲打着我看待每一个孩子的眼光,我的态度、语言都会成就不一样的童年,我希望我的孩子们的童年里,都有被播撒到最温暖的的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