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接到生动课堂竞赛通知时,我选定了一篇历史悠久的课文《威尼斯的小艇》。在学生时代,我就被这篇课文所吸引,对威尼斯这座水上之城充满了兴趣,尤其对小艇充满了向往。这么有趣的文章,我希望也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威尼斯的小艇》是一篇介绍异国风情的散文,它的语言浅白,并没有什么难懂词句须细细体味。它的结构清晰,先总写威尼斯的小艇是主要的交通工具,再围绕小艇写了它的内外特征、船夫的驾驶技术、白天与夜晚的威尼斯与小艇的关系等。同时,它的单元教学目标是明确的,体会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的表达效果是品读这篇课文的重点目标。最后,文章的课后习题指向明确。
然而,当一篇语言浅白、结构清晰、课后习题指向明确的课文,遇上“体会作家笔下威尼斯的动、静之美,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这样看得见、摸不着的教学目标时,当单元教学的训练要素聚焦在“体会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的表达效果”时,那些能够撬动全文的主问题,那些能够从扶到放、由学到会的学法指导便有些难寻了。如果按照课文逐个部分来讲,就会落入俗套,因此,我将课文划分为两个课时,提出第一课时的大问题:“威尼斯的小艇有什么特点?”学生不受老师的限制,自由发言,大胆展示自我。然后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来决定教学思路,整个教学过程不是老师牵着学生的鼻子走,而是以学生为主体,以学定教,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第二课时则是让学生感受威尼斯城与小艇的关系变化,也能更进一步让学生感受到“艇动城动,艇歇城静”的动态美与静态美。
在此次教学中,我采用了形式多样的教学方式。比如让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小组合作学习,或朗读,或勾画,激起学生强烈的表现欲。学生纷纷动手、动口、动脑,在反复诵读中充分了解小艇的特点。“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这一部分,我与学生合作朗读,通过想象、表演去感受、去领会不同场景中船夫的驾驶技术。学生个个跃跃欲试、兴趣盎然,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生领略到小艇的独特,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在本课教学之后,我再次反思教学过程,虽然比较顺畅,但深度还不够,课堂容量还不足。在互联网技术的日益发展下,现在的学生已经不是当年的自己了。他们对“威尼斯”的了解已经远超我当年认知,他们对“小艇”的感受也不在是纸上谈兵,丰富的生活经历让现在的孩子变得更有思想、更懂得体会。因此,感受小艇的特点,体会文章的主旨,也变得容易了许多,在此基础上,如何挖掘文章更多的价值?还需要我进一步解读文本,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