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和10后,成为彼此的光


作者:潘竹竹 发布时间:23/11/07

“岁月如歌”这个词真是不错,就在岁月不经意地一唱一和中,我已从教19个春秋了。学生们来了又走,走了又来,孩子们给了我很多东西,他们让我笑过,让我哭过,也让我感动过。在孩子们的成长中,我也逐渐成熟起来。我感谢他们,是他们让我在过去那么单调的生活中,感到了快乐和满足;是他们让我有了成就感。在这些孩子当中,只有这一届18级的学生,特别是男生,他们带给我的不仅仅是这些,他们带给我的还有感动、头疼和震撼。

他们个性十足,班干部根本管不住那几个张牙舞爪的“刺头”,每天都能给我意想不到的惊喜。对此我除了多动嘴皮子“勤说”,多动腿“勤跑”,感觉有些束手无策。有一次我去卫生间,路过教室,看到刚上完副课的教室地面一片狼藉,但同学们谈笑风生没有一个人在意地上的垃圾。我喊了一嗓子捡垃圾,竟然没有人理我。我想身教重于言传,这时候不该大声训斥他们。于是弯下腰开始捡垃圾。第一组捡完了,很快我来到第二组、第三组,教室慢慢安静下来,同学们都不闹了,只有小董嬉皮笑脸地说:“潘老师是个捡垃圾的。”但这次却没有人跟着他起哄,相反好几个情商高的同学喊着:“潘老师,我来帮你。”当天值日的同学也连忙拿着扫把来帮忙。教室很快变干净了,我很欣慰,就给他们讲了我小时候当卫生小干部的事,我说我总是把这件重要的事放在心上,自己脚下保持卫生,也不断提醒同学们捡垃圾,去上课间操也不忘看几遍地面,确保教室完全干净才放心去操场上。有一次还和一个调皮的不讲卫生的男生吵起来了,不过我赢了。那时全校的卫生流动红旗经常能飘扬在我们班,每次看到那面小红旗,我心里都甜滋滋,觉得我为班级出了一份力,这种喜悦一直萦绕心头,这么多年过去了,现在想起来还是觉得开心。同学们眼睛一眨不眨地看着我,有个活泼的女孩子还嘀咕着:“原来潘老师也有小时候,也有童年啊。”“我当然有童年了,我也是从小孩一点一点长大的啊,又不是生下来就是这么老。”同学们大笑起来,他们表示还想听我小时候的故事,我承诺以后一定经常讲。

我们外小的幸福教室重在铸造学生的好身体、养成好的阅读习惯、锻炼学生的好思维、培养各方面的好习惯,而孩子们年龄小,他们不会和以前的生活比较,可能觉得现在优越的生活和学习环境是理所当然的,所以我决定把80后的小学生活融进10后的小学生活,通过了解过去的故事,和今天的生活、今天的自己进行对比,真正感受到能坐在幸福教室里学习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

和学生讲老师小学生活的故事,并不是一周一次,在班会进行,这样显得太刻意。而是完全融入平时的生活中。中午夕会有人不吃配送的午点时,我会给他们讲我小时候只有一种鸡蛋糕,没有现在这么多种口味,口感有点干巴巴的,是只有生病了,大人才会给买一块安慰一下孩子的美食。嫌爸爸妈妈唠叨,晚上盯着写作业,我会给他们讲那时候的孩子学习全靠自己,爸爸妈妈都很忙,没有那么多时候陪伴孩子成长,有不少是在爷爷奶奶家长大的,你们爸爸妈妈工作这么忙还抽时间陪在你们身边,这种幸福时光要牢牢记住,可能上了初中住读后就不能再拥有了。当两个男生闹矛盾打架时,我会告诉他们当年我的老师会把家长都叫到学校来,家长甚至在办公室就开始打孩子了,如果你们能好好反思自己身上的问题,把矛盾化解,心甘情愿和好如初的话,我就不打电话告知家长了,避免他们在工作时分心,难道你们不想当孝顺的孩子吗?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很多,有时孩子们还和家长一起聊天,考证我平时讲的故事是否有水分。有时也会把从爸爸妈妈那里听来的故事在班上讲给大家听。也有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过程中遇到问题、困难、挫折、失败时,会私下问我,如果是小时候的那个“我”会怎么办,怎么处理这件事。

以老师小时候的故事中的生活经历及喜怒哀乐讲给学生听,来潜移默化地教育孩子,比给他们讲理论讲大道理效果要好得多,容易引起师生在情感上的共鸣。每个小故事后我都能身体力行,躬身示范,这也是班主任老师尊重学生的体现。

六年级学习任务比较紧,但在学生心理上和平时生活、学习习惯及价值观的培养上更不能放松。像朋友一样,以一颗童心和学生的关系处好了,他们才能更好地投入到各学科知识的学习中去。

一个相差三十年的80后能理解孩子们身上承受的压力,能感受到他们上辅导班的辛苦,也能理解他们想放松玩一玩的渴望;而10后的这群孩子他们能理解我小时候物质生活的匮乏,生活的单纯,内心的简单和淳朴,也有他们羡慕的无忧无虑……希望我们彼此照亮,成为彼此的光,一起成长,成为更好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