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的风景正在改变——外小东区 徐嘉慧


作者:徐嘉慧 发布时间:22/12/23

教育的未来充满着不确定性,学生所代表的新生代的力量让我们警醒———不能再用以往的眼光来看眼前这些学生,需要我们重新看待每一个孩子,每一个课堂,这是对生命的敬畏,也是对教育的敬畏。

2022年秋季学期,外小东区一年级迎来了5名新班主任,学校领导从8月份开始就陆续和新老师面对面交流沟通,帮助新老师梳理本学期工作规划,从学科教学到班级管理为新教师指定了暑期培训计划,重点抓好开学第一个月的常规工作,谋划开好新生第一次家长会、论证准备好启程课堂、上好每一堂课站能稳讲台。为了帮助老师们成长,除了青蓝师徒,学校还专门为一年级的教师团队组建了学习共同体,为此一年级的教师团队在学习共同体的参与下,用自己坚定的信念与哲学,持续的行动力,静悄悄地改变着课堂的风景和教育的生态。

学习共同体共同学习新课标,提高专业素养。集体教研,发现真问题,解决真问题。从暑假开始到开学一个多月内,一年级语文组开展了对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教研组每位成员认真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通读研读《新课程标准》,同时围绕“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等热点问题,结合一年级语文教学重难点,邀请学习共同体老师参与,讨论启程课程、新生家长会、班级管理等,通过专题学习和讨论,交流更新教育教学观念,帮助老师们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和学生观。 

学习共同体对识字拼音教学进行重点研讨。基于语文中的识字拼音教学,一年级学习共同体在拼音教学中重点研讨教学设计的活动化、游戏化、生活化的学习设计。一年级拼音识字教学更关注孩子的需求,根据孩子身心发展,教学设计将拼音与识字学词、口头表达整合设计同步进行,听说读写齐头并进,综合发展各方面能力。在识字拼音教学板块,学习共同体的老师先进行集体研讨备课,学习共同体的成熟教师进行拼音识字教学示范课,组内5个班进行听课评课等活动,听课后立刻交流反馈,关注教室们在课堂上改进。学校领导带头参与,每节课每个班每天必听,听后立刻交流反馈,如发现问题,当天找到学习共同体老师就问题进行讨论,总结解决方法,教师再实践并总结,形成教研闭环。

课堂的风景和教育的生态正在慢慢改变。渐渐的,课上出现了这样的场景:学生安静地思考问题,轻声地交流想法,大胆地向同伴表示我不会,同伴耐心地帮助他人解答。每个教师有不同教学风格,有的激情四射活力十足,而有的从容不迫气定神闲,不急不慢地引导学生,让学生在轻松、安静的环境中思考着每一个问题,不喧宾夺主,做一个课堂上的引导者。在“试试看”、“想一想”、“没事儿,再好好想想”、“有不明白的可以求助一下同伴或者老师”等话语中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给学生营造出互相倾听、互相学习、共同进步的学习空间,通过教师的不断引导,带领同学们完成一个又一个学习目标。

这里仅以一年级语文组为剪影,浓缩展示了开学一个多月的教学生态,学习共同体是走向深度学习的的重要路径,尝试以学习共同体推进也是教师专业发展是外小一次新的尝试。选择了学习共同体,就是选择了一种以“研究”为核心的专业生活,也就选择了只有前进不能停滞的人生状态。学习共同体的课堂需要教师有很强大的内心,而且要持续不断地实践、反思、总结,要不断挑战,去尝试,去试错,这对所有的老师来说都是巨大的挑战。只因为我们看到课堂的真实的风景,看到学生的学习困境和需求,看到教育生态中的症结,这些实践中不断出现的间题引领着老师们的研究和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