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故事点亮心灯


作者:蔡斯琳 发布时间:22/04/19

一个故事引发一种情感,一个故事打造一种品质,一个故事成就一段人生。小故事中也有大智慧,我的班级管理方法就是:用故事点亮学生的心灯。

故事中有和睦的情谊

“蔡老师,小王和小谢昨天在放学路上打架了。”这天刚到校,班长就来办公室向我报告。

“怎么回事?”我不紧不慢地问。班长继续说:“小谢借给小王一本书,结果小王弄丢了。小谢要小王赔偿,小王没钱买,又觉得书是小谢主动借的,没必要赔,所以小谢和小王就打起来了。”

“让他们来办公室找我。”抛出这句话后,我就开始思索:今天我应该用什么故事来教育他们,让他们明白自己的错误呢?

也许你很不理解,学生犯了错,班主任不严厉地批评他们,不苦口婆心地教导他们,不让他们背《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却用一个小故事来教育他们,能行吗?我可以很确定地说:“真能行!”

两个孩子如约来到办公室,看着他们不安的神情,我没有立即批评他们,而是说:“来,我给你们讲一个‘拉仇恨的故事:一个人走路时被一个袋子绊倒,他很生气,爬起来就狠狠地踹了袋子一脚。很奇怪,袋子马上膨胀起来了。这个人更生气了,连连向袋子踹去。袋子越鼓越大,把这个人的去路给挡住了。这时空中传来一个声音:凡人呐,你知道这个袋子叫什么吗?它叫仇恨袋。你越和它计较,它就胀得越大,绕过它你就会平安无事。”

故事讲完后,我让他们联系自己的行为谈谈体会。两个孩子的回答都在点上,觉得不应该为一本书打架,破坏同学之间的感情。我继续追问:“这样的小事,如果你们能各退一步,还会打架吗?打完架,不服气的那个再继续纠缠,你们的关系会不会越闹越差?你们真的不想成为好同学、好朋友,想成为仇人?”两个孩子把头摇得像拨浪鼓。孩子们知晓了道理,我又建议他们划分责任,按约定赔偿,就此了结此事。看着他们握手言和,露出天真的笑容,那一刻我觉得特有成就感。这都要感谢我囤积的书香故事。

洛克说:“儿童不是用规则可以教得好的,规则总是会被他们忘掉的。”我说:用一个小故事,为孩子的成长引领方向,也能让他们受用终身!

故事中有事理和担当

“蔡老师,今天早上小方又没打扫卫生!”刚到教室门口,卫生委员就生气地向我报告,“我怕班级扣分,又是我幫他打扫的卫生!”看着卫生委员委屈的小脸,我赶紧安慰她:“你有班级荣誉感、责任感,又能帮助同学,老师很欣赏你。但是——”我接着说,“你不能总是替小方打扫卫生啊!身为班级一员,他的任务必须要他自己完成。”卫生委员更加委屈了。

我知道,卫生委员也许在想:我帮助了同学,老师怎么不表扬我,还批评我呢?我摸摸她的头继续说:“你是班干部,班干部不仅要负责任,也要管理好班级,小方不爱打扫卫生,你应该怎么办?”

“那怎么办呢?他总是不愿打扫啊!他说他在家里从来不动手做卫生,都是妈妈打扫的。”“是啊,想想老师平时是怎么教育同学的?”卫生委员眼睛立刻亮起来,叫道:“我知道了,我要给他讲故事,让他明白道理,做一个爱劳动的好孩子。”我点了点头,“可是我没有这方面的故事啊!”卫生委员兴奋过后又沮丧起来。“你可以和班长或其他班干部商量一下,如果还是没找到有说服力的故事,你可以查查资料或者向我借个故事。”“好的!”卫生委员蹦蹦跳跳地跑开了。

后续故事很完美。卫生委员用“彭德怀开田”的故事来教育小方,小方承认了自己的错误,并表态以后一定要爱劳动,完成好自己的卫生任务,不给班级抹黑。另外,班长还给小方讲了“乌鸦反哺”“羊羔跪乳”的故事。据说,小方听后立即表示,以后在家里要主动承担家务,不能让妈妈太辛苦。

我想,这就是故事的魅力所在吧!

陶行知说:“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我的办法是,让班干部学会用故事影响同学,让教育者和被教育者都在故事中明事理、会感恩、学担当,逐渐成长为优秀的好少年。

班主任用故事引导孩子,班干部用故事影响同学,同学讲故事感染同学。书香小故事,点亮心路之灯,引领学生一路前行。